1、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是指()。
A. 同一性和斗爭性
B. 運動性和靜止性
C. 時間性和空間性
D. 普遍性和特殊性
2、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質,這主要是由于()。
A. 不同的事物內部有其不同的否定方面
B.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發展規律
C. 不同的事物之間存在著特殊的聯系
D. 不同的事物內部有其特殊的矛盾
3、“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寶貴。”德國詩人萊辛的這一著名詩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 認識經歷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發展
B. 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通過現象認識本質
C. 認識不能停滯,而應該不斷擴展和深化
D. 改造世界比認識世界更重要
4、馬克思主義從誕生到現在,經歷了各種考驗和挑戰,但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強大的生命力。這種強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
B. 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C. 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
D. 代表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對()。
A. 客體的選擇和建構
B. 客觀事物的直觀反映
C. 人的心靈活動的內省
D. 客體能動反映
解析
1.A。矛盾是指事物內部各方面之間及各事物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矛盾雙方的對立又稱矛盾的斗爭性,矛盾雙方的統一又稱矛盾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
2.D。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事物及其各個側面,在不同發展階段上,其矛盾各有其特點:不同質的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矛盾的各個側面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上各不相同。
3.C。真理是發展的,“占有”真理,今天在這是真理,時間、地點、條件變化了,人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占有”的真理還會是真理嗎?因此就要不斷地追求真理。所以,人的認識不能停滯,而應該不斷擴展和深化。
4.B。本題屬于記憶型題目。A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C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內容;D是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均與題意不合。
5.D。認識: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人的認識本質是實踐基礎上主體對于客體的能動的、創造性反映,它徹底批判了唯心主義經驗論的觀點,科學說明了被唯心主義所抽象發展了的主體能動性思想,并從根本上駁倒了形形色色的不可知論,徹底克服了舊唯物主義直觀反映論的根本缺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