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1月20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關于2014年中國經濟的走勢,存在很多能夠把當前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勢頭保持下來的有利條件。
首先是經濟發展的基本面總體上沒有改變,也就是說,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推進的大格局仍然沒有改變。在這個推進過程中,既會產生巨大的投資需求,也會產生相應的消費需求,還會改進供給的效率。
第二方面是,去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如簡政放權、轉變職能、方便創業等,去年底,十八屆三中全會又規劃了未來的改革發展藍圖。“這些已經采取的措施和將要采取的措施,一定會激發我們國家發展的內生活力,一定會激發市場的創造力,一定會激發企業主體的創造力,同時調動挖掘我國經濟發展的進一步潛力。所以改革、改革還是改革,是我國今年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原因。”馬建堂說。
第三個方面,2014年總需求的“三駕馬車”總體上還會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馬建堂先分析了投資,盡管2013年的投資增速略微回落,但全年19.6%的投資速度也是個不低的速度。隨著今年城鎮化繼續推進,隨著中西部交通設施的改進,隨著棚戶區的改造,隨著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投資還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在消費需求方面,2013年城鄉居民收入的較快平穩增長,為2014年消費需求的穩定增長奠定了基礎。同時,互聯網消費方興未艾,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加快,服務業消費持續推進,一系列變化讓馬建堂相信,今年消費需求也會保持一個平穩較快的發展。在出口需求方面,2014年世界經濟總體復蘇向好。1月中旬,世行對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測是3.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是3.6%,這說明,隨著發達經濟體的復蘇向好態勢的更加明朗,2014年的外部環境有可能比去年要好,這就為我們的出口保持穩定增長奠定了基礎。
馬建堂最后表示:“2014年要繼續夯實穩中向好的基礎,要解決好債務風險問題,進一步化解產能過剩,也要應付可能隨時出現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動蕩,所以我們既要對今年充滿信心,也要有憂患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