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一般都只有幾位乘客,多時也很難超過座位數的一半;早上上班時到座率較高,大約為70%-80%。”
“配備空調、車內覆蓋WIFI;根據乘客需求,確定行車路線;人人有座、準時發車、無需等待、一站直達,無需換乘……”關于“定制公交”的宣傳,對許多乘客來說,有著很大的誘惑力。
2014年元旦節前后,濟南、天津、武漢等多個城市都陸續推出“定制公交”,而北京市推出的第一批“定制公交”已運營4個月。
為滿足多元化需求而推出的公交定制服務,從招募情況看出很受乘客歡迎,不過,在運營中也出現一些問題需給予關注。
試水
《民生周刊
即便是開通路線最多的北京,定制公交單次可運載1600余人,但與常規公交日客運量1200萬人相比,還沒有規模可言,依然處于試水階段。
“開通一條專線的限制因素很多。”一位北京公交集團下屬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就北京的情況而言,沒有合適的停靠站點,這也影響一些線路的開通。“路窄車多,很難找到一個班車停靠地。”
談及“定制公交”的優勢,公交集團總經理王春杰說,公交專用道能為“定制公交”的快捷性提供保障,但問題是目前公交專用道尚未真正連成網,如果能有更多的公交專用道,那么“定制公交”的吸引力將會大大提升,會有更多的市民放棄自駕,選擇公交出行。
與北京公交集團在著力強調“定制公交”的重要性不同,武漢公交公司的表態有些耐人尋味。
武漢市公交辦一位負責人表示,“定制公交”所用車輛來自公交集團,除此之外,完全是市場化運作,不享受任何公共交通的優惠補貼政策。“能否在武漢發展下去,完全由市場需求決定。”
初體驗
作為一種新的公交服務模式,其服務特色何在?為此,《民生周刊
2013年12月31日下午6點,兩輛發往管莊的“定制公交”停在國貿的一處停靠站。沒有長長的候車隊伍,也沒有上公交車時的擁擠,幾位乘客不慌不忙地刷卡、上車,然后選個座位坐下。
在某房地產公司工作的苗先生,此前一直開車上下班,“最近一個多月基本沒開過車,僅在周末出行時才自己開車。”定制公交讓苗先生感觸最深的就是快捷。
“此前開車單程約花費1小時,而‘定制公交’早上僅需20-30分鐘就能到達,晚上30-40分鐘。”苗先生指著車窗外對記者說,“你看那些私家車又堵在這里了,而我們的車卻在快速前行,這就是走公交專線的優勢”。
和苗先生不同,在北京農商行工作的杜學靜選擇“定制公交”有一個特殊的原因,“懷孕了,不能再擠地鐵了”。
“準時發車,不用等,感覺還不錯。”談及“定制公交”的優勢,杜學靜說,尤其是在冬天,不用在寒風中苦等公交了。只是自己在發車前一個多小時就下班了,每天要“被迫加班”。
除了服務外,最讓人關注的就是價格。北京“定制公交”收費標準:單人單程單次,20公里以內(含)8元,每增加5公里以內(含)增加3元。此外,每乘次需另行刷一次“市政交通一卡通”,費用為0.4元(學生卡0.2元)。
“此前自己開車,每月僅停車費就要交800元,還要耗油、費精力。”前述苗先生說,而乘坐“定制公交”,每月20天左右的往返費用為240元左右,綜合算起來比較劃算。
據北京公交集團的統計數據,選擇定制公交的乘客中,超過60%的人之前是自駕車上下班。
不過,不同乘客群體,對價格感受不同。“相較于普通公交車0.4元、地鐵2元,‘定制公交’價格太高。”在一家公司做銷售業務的劉東升說。
“跑空車”
“傍晚一般都只有幾位乘客,多時也很難超過座位數的一半;早上上班時到座率較高,大約為70%—80%。”乘客高女士說,一定程度上是在“跑空車”。
如高女士所說,車啟動后,記者看到,擁有30個座位的車廂內,僅僅有6位乘客,其余20多個座位都空置著,諾大的車廂顯得空蕩蕩的。
通過其他路線的幾位乘客核實,雖然情況稍好,但傍晚返程入座率低的問題比較普遍。
談及入座率低的原因,北京公交集團下屬運營公司的張蕊分析說,部分預訂座位的乘客因為出差、臨時加班等原因,改乘其它交通工具。
除此,還有一些“自然空額”,即乘客雖未招滿,可先開通路線。3E交通系統咨詢公司創始人、公交專家徐康明告訴《民生周刊
目前來看,在所有開通定制公交服務的城市中,北京的投入力度最大。北京公交集團此前宣稱:原則上只要預定人數達到開行條件,一周之內就能開通。“成熟一條,開通一條。”
“有時臨時有事,預訂好的座位就浪費了,比較可惜。”杜學靜說,但訂票或退票只能在三天前,如果間隔時間能再短點,可能就會好很多。
“這只是運營上的問題,而不是“定制公交”自身的問題。”徐康明說,多元化的需求,需要多元化的服務模式來滿足。除“定制公交”外,輔助型公交服務模式還有很多,例如,專線公交、通勤專線等。
“不過,需要投入的工作量很大,有些公交公司有憂慮,也有些屬于不作為,惰性使然。”徐康明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