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日前發出通知,要求播音員主持人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標準普通話。一紙限令原本意在整頓用語蕪雜的綜藝娛樂節目,由此引發了方言保護與發展的爭議則顯得杞人憂天。
“方言限令”針對的不是節目和方言本身,而是節目主持人及其方言的濫用。一些當地觀眾喜聞樂見,旨在傳承方言文化藝術的節目依然有不可遏止的生命力。方言節目歷來享有穩定的當地擁躉,較強勢的方言在更大片區內都可引發文化共鳴。歷年央視春晚都不乏大量地使用方言的節目。相聲、小品等語言類節目中精彩的“倒口”,不僅收獲喜劇效果,還在合家團聚的時刻,獻上濃濃的鄉音,揮散出依戀故土的情愫。
節目主持人肩負著不同于節目本身的使命,從凝聚民族文化共同體的功能出發,須義不容辭地使用和傳播規范的普通話。主持人如出于嘩眾取寵,搏出位,賺眼球等惡俗目的而使用方言,無疑是危險的,無論對普通話的規范使用,還是對方言本身的純粹性都構成了傷害。
當下一些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對俗語、地方腔調、英文、成語誤用和變體等等不規范語言使用深諳雜糅之道。“洋涇浜”“港臺腔”“東北腔”各領風騷,橫行一時。成人觀眾或可渾當趣味,不較錙銖。而對于正處在母語習得階段的青少年來說,如同歷史穿越劇顛覆常識觀一般,混亂的語言環境也可留下以訛傳訛的禍根,在尚未文化自覺的年輕人中,錯誤地“約定俗成”了。
對于大眾傳媒中方言的使用,國家出于推廣標準普通話的責任,歷來保持一定的克制。從以往的管理實踐來看,廣電管理部門也從未“一刀切”式的干涉。2005年,廣電總局就影視劇中規范使用語言下發通知,引導不宜過度使用方言,曾引發是否影響影視創作的爭議。
事實上,如同文學作品需要表現地域性格,影視作品往往需要地域色彩濃厚的語言加以點綴。《鄉村愛情故事
“方言限令”不必過多撩撥觀眾神經。規范了語言,不意味著娛樂節目從此板起了面孔。主持人多說幾句普通話也無礙各地方言的多彩魅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