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我黨與時俱進的執政理念在全面深化改革領域內的體現,同時也豐富了我們改革的藍圖,即具有價值觀層面的意義,也具備方法論層面的內涵,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治理理論”是在世界多極化趨勢日益清晰的大背景下而提出的旨在對全球政治事務進行共同管理的理論。治理理論的內涵由全球事務外溢進入國內事務就是國內治理理論。
治理強調主體參與的多維性和路徑的雙向性,在價值維度方面體現的是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具體而言,治理的主體突破了政府單一主導模式,而是吸納社會不同的主體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例如,“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在凈化網絡環境方面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同時,治理路徑突破了“由上到下”的模式,而強調“由上到下”和“由下到上”的結合,而這背后起支撐作用的價值則是以人為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世界范圍來看,凡是歷經社會劇烈轉型期而成功轉型的國家,往往都離不開強調治理的執政理念的支撐。美國在南北戰爭結束后,經過了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進入了一個社會矛盾集中爆發期,食品安全、政治腐敗、生態危機等社會問題集中爆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美國發起了一場進步運動,強調政府主導下,多主體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最終實現了國家的成功轉型,這也是今天值得我們借鑒的。
從國內來看,治理理念符合我國構建服務型政府的改革目標,十八大提出要構建服務型政府,而服務型政府的基本內涵就包括有限政府。其實質是政府的職能主要是提供公共服務,而不是直接參與市場經營,市場內部的事務更多的交由經營主體依靠行業自律組織來處理,打造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和治理理念所強調的參與主體的多維性是一致的,符合服務型政府構建的改革目標。
法國學者托克維爾曾經說過,歷史是一座畫廊,里面復制品很多,原創作品很少。這意味著歷史會不斷的重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需要很好的借鑒國外的一些成功的經驗,同時結合我國自身實際情況,把治理工作做好,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全面改革的目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