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Content"
山東公務員網政治必考知識練習-中、西哲學史上古代自發辯證法典型命題列舉
1、“無平不陂,無往不復。”(《易經
2、“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弱之勝強,柔之勝剛,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指矛盾的雙方相互轉化是一種普遍現象。)
3、“一陰一陽之謂道”,“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易傳
4、“物必有盛衰,萬事必有弛張”,“智有所不能立,力有所不能舉”,“疆(強)有所不能勝”,“無難之法,無害之功,天下無有也。”(韓非,是說,矛盾是普遍的,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相對的,絕對完善的事物和全智全能的人是不存在的,不能求全責備。
5、“動自休,自峙自流”,“吁炎吹冷,交錯而動。”(柳宗元,、是說,萬物自己運動;運動的根本原因在于陰陽二氣相經作用所引起。)
6、“一物兩體,氣也”,“兩不立,則一不可見;一不可見,則兩之用息”,“天地變化,二端而已。”(張載,是說,陰陽兩個對立面,即矛盾;氣是陰陽兩個對立面即矛盾的統一體;沒有對立面,就沒有統一體,沒有統一體,對立面的相互作用也就停止了;對立面的交互作用,是事物運動變化的內在根源。)
7、“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萬物莫不有對,一陰一陽,一善一惡。”(程顥,是說,萬事萬物都是對立面的統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8、“一切皆流,一切皆變,無物常住,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古希臘赫拉克利特)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