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Content"
山東公務員考試行測文學常識-試述《牡丹亭
《牡丹亭
1.作者為作品勾畫的“理之必無”而“情之必有”的理想世界的題材和主題本身,決定了它必然采用充滿理想色彩的藝術手法。情節結構上充滿了離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如“驚夢”、“冥判”等只能在幻想當中才能出現的事物,然而在作者的筆下卻似經過脫胎換骨一般,成為表現“情之必有”這一理想境界的有效手段。如杜麗娘死前將自己的畫像放在太湖石上,而拾畫者恰恰就是她從未見過的夢中幽會的情人。
2.全劇具有濃郁的抒情詩的色彩,充滿詩意。劇中許多曲詞能夠將抒情、寫景和人物塑造融為一體。如“驚夢”中[皂羅袍]一曲,寫自然,暗寫人生,在清秀婉麗的語言中蘊涵著深切動人的意境。這是杜麗娘由喜轉悲、由嘆為怨的轉折點,寫得哀婉纏綿,情景交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