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公務員考試網計算機常識-軟件工程的目標與原則
1、軟件工程的目標
軟件工程的目標是,在給定成本、進度的前提下,開發出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維護性、可重用性、可適應性、可移植性、可追蹤性和可互操作性且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
軟件工程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應是:付出較低的開發成本;達到要求的軟件功能;取得較好的軟件性能;開發的軟件易于移植;需要較低的維護費用;能按時完成開發,及時交付使用。
基于軟件工程的目標,軟件工程的理論和技術性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軟件開發技術和軟件工程管理。
(1) 軟件開發技術
軟件開發技術包括:軟件開發法學、開發過程、開發工具和軟件工程環境,其主體內容是軟件開發方法學。軟件開發方法學是根據不同的軟件類型,按不同的觀點和原則,對軟件開發中應遵循的策略、原則、步驟和必須產生的文檔資料都做出規定,從而使軟件的開發能夠進入規范化和工程化的階段,以克服早期的手工方法生產中的隨意性和非規范性做法。
(2) 軟件工程管理
軟件工程管理包括:軟件管理學、軟件工程經濟學、軟件心理學等內容。
軟件工程管理是軟件按工程化生產時的重要環節,它要求按照預選制定的計劃、進度和預算執行,以實現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軟件工程經濟學是研究軟件開發中成本的估算、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和技術,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來研究軟件工程開發中的經濟效益問題。
軟件心理學是軟件工程領域具有挑戰性的一個全新的研究視角,它是從個體心理、人類行為、組織行為和企業文化等角度來研究軟件管理和軟件工程的。
2、軟件工程的原則
為了達到上述的軟件工程目標,在軟件開發過程中,必須遵循軟件工程的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包括抽象、信息隱蔽、模塊化、局部化、確定性、一致性、完備性和可驗證性。
(1) 抽象。抽取事物最基本的特性和行為,忽略非本質細節。采用分層次抽象,自頂向下,逐層細化的辦法控制軟件開發過程的復雜性。
(2) 信息隱蔽。采用封閉技術,將程序模塊的實現細節隱藏起來,使模塊接口盡量簡單。
(3) 模塊化。模塊是程序中相對獨立的成分,一個獨立的編程單位,應有良好的接口定義。模塊的大小要適中,模塊過大會使模塊內部的復雜性增加,不得對模塊的理解和個性也不得模塊的調試和重用。模塊太小會導致整個系統表示過于復雜,不利于控制系統的復雜性。
(4) 局部化。要求在一個物理模塊內集中邏輯上相互關聯的計算資源,保證模塊間具有松散的耦合關系,模塊內部有較強的內驟性,這有助于控制角的復雜性。
(5) 確定性軟件開發過程中所有概念的表達應是確定的、無歧義且規范的。這有助于人與人的交互不會產生誤解和遺漏,以保證整個開發工作的協調一致。
(6) 一致性。揚程序、數據和文檔的整個軟件系統的各模塊應使用已知的概念、符號和術語;程序內外部接口應保持一致,系統規格說明與系統行為應保持一致。
(7) 完備性。軟件系統不丟失任何重要成分,完全實現系統所需的功能。
(8) 可驗證性。開發大型軟件系統需要對系統自頂向下,逐層分解。系統分解應遵循容易檢查、測評、評審的原則,以確保系統的正確性。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