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Content"
2012年山東公務員考試百科知識問答題庫三十八
12:任選其中的一段文字,談談你自己的體會和感想。
答: 對第一段話的個人體會和感想:
的確,“某人”的主張或意見,如果得到周圍的人的贊許、肯定和認同,其必大受鼓舞和激勵,積極性和繼續的動力更高漲;如果別人反對和詰難,則促使其反思、檢討和進一步改良,不懈奮斗以期找尋最終的解決之道。此兩種情況都是好的,都是積極的反應,但如果別人毫無反應(麻木),不贊同也不反對(不表態),那么必將會給“某人”的心理和意志造成打擊,影響情緒和積極性,不知所措及感到孤獨無依,產生一種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寂寞”感。
對于周圍的人的麻木、無反應甚至退卻,魯迅先生既感悲哀又痛苦——“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長大起來,如大毒蛇,纏住了我的靈魂了”,前行的激情和積極性大受影響,于是“用了種種法,來麻醉自己的靈魂”,而且“麻醉法卻也似乎已經奏了功,再沒有青年時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但是,良知與正義感的驅使,先生沒有放棄,也不能放棄——“是的,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于將來”,也正如此,先生“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于前驅。至于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
國民之麻木與甘當“看客”,古而有之,今人亦然,上至關乎國計民生之方針政策及相關舉措,中至集體(事業)改革發展之措施及行動、社會公德、見義勇為及人際交往,下至舉辦一次活動或提出一個倡議,許多人基于“明哲保身”,持觀望和沉默態度,前行者時時得不到和應、理解和支持,甚至連批評、意見都得不到,這是一種現實的悲涼。
聯系到我們自己,對于上述現實的存在,應持辯證的態度,既看到問題的根源,也不要輕言放棄。只要自己所思所說所為是有利于整體和大局,就必須堅持,不能停步!謹記:“什么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魯迅《熱風*生命的路
對第二段話的個人體會和感想:
“不恥最后的競技者, 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紛紛逃亡”——的確,這也是一種不爭的現實。但是,我們也應如魯迅先生所言“人應該學一只象:第一,皮要厚,流點血,刺激一下子,也不要緊;第二,我們強韌地慢慢地走去”。
皮厚,不怕流血,經得起刺激;同時,還能夠如象一樣強韌地,一步步堅持不懈地向前行進,這是一種“韌”的人格精神,作為一名竟技者或參與者,要“韌”:持久、堅強、不屈不撓;作為一名“看客”、“觀眾”或傍觀者,也同樣要“韌”:心懷尊敬和認真的態度,一如既往地支持場上的竟技者或參與者,不因其“勝”而聚之、“敗”而棄之。
說明: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答案能說這么詳細和認真,我覺得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的贊美了,只能說,謝謝你這份認真的態度。另外,個別網友沒有說毛澤東主席的這段評價的,只要答的合理,也算是正確的,但最好的答案顯然是這一段。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