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西省黨群機關公務員考試申論命題——著重在于解決發展難題;命題素材更可能取自沿海省份,尤其是山東半島;命題方向可能還是在產業結構調整。
從2009年山西省黨群機關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來看,試題在組織上沒有過多創新,基本延續常規的命題思路,題型也沒有新變化,難度較歷年山西省公務員考試稍有提升。具體來說:
一、材料介紹
2009年山西省黨群機關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材料組織:
材料1:環境狀況有所改善,人民群眾滿意度上升,悲觀預期的程度已有降低,但是知行不一。水、大氣以及垃圾污染的治理情況在好轉,但是農業污染、工業污染、垃圾污染全方位向農村滲透,農村生態系統的破壞反過來又將對城市生態引發更大的危害,引發環境問題的惡性循環。
材料2: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和企業應該為環境污染承擔最主要的責任。原因在于沒有兼顧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保護。面對環境維權,各類傳媒成為求助的首要對象。但公眾的環保權利已逐漸覺醒,伴隨著各項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以及更多環境問題的曝光,將有更多的人選擇環保維權之路。今后,普通公眾對公共品屬性的環保事業的參與度更高、更持久,也更專業。
材料3: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環保措施,涵蓋法律、法規、經濟等各領域。政府在法律建設以及環保實踐效果方面獲得更多的認同。環境保護投資大幅增長,公眾對中國環境問題的悲觀預期正逐漸降低。
材料4:循環經濟是對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進行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活動的總稱。發展循環經濟是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一個突破口,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一個重要舉措。
材料5:在國家為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安排的4萬億元投資中,盡管直接投向生態環境建設的為3500億元,但其整體產生的環保效應卻是無法計算的。從具體的投向來看,對環保將產生影響的,絕非僅僅是投向生態環境的3500億元。對環境保護產生深遠影響。環境與經濟已高度融合。在當前的形勢下,無論是出于保護環境的需要還是出于未來發展的保障,都必須將環境作為基礎性生產要素對待,使環境保護的投資與經濟建設投資相互融合,既要使環保投資有利于優化經濟發展,又要使經濟建設投資有利于促進保護環境,從而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材料6:在4萬億投資政策實施3個季度后,環保部祭出殺手锏。6月11日,環保部對外發出通報,暫停審批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項目、華能集團和華電集團(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項目外)建設項目、山東省鋼鐵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在拉動內需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低水平重復建設、“兩高一資”項目可能會借機卷土重來。企業違法排污可能性加大,一些企業受經濟利益驅動放松內部環境管理,減少污染治理投入,甚至偷排偷放,轉嫁污染治理成本。環境監管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材料7:防止“兩高一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項目上馬,環保部對部分項目采取暫緩審批或不予批復等措施。堅決不把環保當作地方投資犧牲品。決不能讓“兩高一資”項目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重新抬頭.
二、申論要求與華圖答案
(一)在認真閱讀背景材料的基礎上,概括該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內容。(20分)
要求:
1.條目清晰,內容全面;
2.要點概括準確、簡明;
3.字數不超過200字。
華圖答案: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環保措施,環境狀況有所改善,群眾滿意上升,悲觀預期降低,但是知行不一。水、大氣情況在好轉,但更多污染向農村滲透,引發惡性循環。由于沒有兼顧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保護,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和企業應該為環境污染承擔最主要的責任。更多的公眾選擇環保維權之路。循環經濟是構建兩型社會會的一個重要舉措。環保部通過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兩高一資”項目卷土重來。(190字)
(二)針對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問題,就如何加強環境保護,提出自己的對策建議。(30分)
要求:
1.對策建議條目清晰,有條理;
2.對策建議具體,有較強的針對性、可操作性;
3.文面整潔,字數在600字以內。
華圖答案:
1、強化政府責任意識和公眾環保意識
防止地方政府和企業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通過提高各地方政府領導、企業管理者和群眾的素質,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
提高普通民眾環保意識和參與度,鼓勵民眾通過媒體和法律渠道維權;不斷健全各項法律法規,鼓勵普通公眾選擇環保維權之路。使公眾對環保事業的參與度更高、更持久,也更專業。
2、鼓勵發展循環經濟
通過建立從“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和從“生產—消費—再循環”的模式有效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以最小的資源消耗、最少的廢物排放和最小的環境代價來換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3、通過政府資金投入的投向引導產業結構調整
環境與經濟已高度融合。必須將環境作為基礎性生產要素對待,使環境保護的投資與經濟建設投資相互融合,既要使環保投資有利于優化經濟發展,又要使經濟建設投資有利于促進保護環境,從而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上一頁[1][2][3]下一頁
4、加強對建設項目環境的影響評價
(1)嚴格前期審批的執行力度,不經審批不許上馬。從而調整鋼鐵行業產業結構,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遏制無序建設,轉變發展模式,加大建設項目環境違法行為整治力度。
(2)嚴查一些地方低水平重復建設、“兩高一資”項目,防止地方頭腦發熱,上項目時可能會對污染的項目有“麻痹”。或者是在應該上的項目中,弱化了對環保設施的投入。
5、加強排污監督稽查
杜絕企業違法排污。防止一些企業受經濟利益驅動放松內部環境管理,減少污染治理投入,甚至偷排偷放,轉嫁污染治理成本。環境監管的壓力進一步加大。(597字)
(三)針對背景材料反映的主要問題,自擬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50分)
要求:
1.參考給定背景資料,自選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觀點明確,分析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
字數在800—1000字。
華圖解析:
本題關鍵考察的理論知識點:
1. 產業結構調整;
2. 構建兩型社會
3. 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說明:同類作文提綱在山西華圖開設的山西省黨群公務員考試沖刺班已做練習,祝愿各位華圖學員考出好成績,同時提醒大家積極準備面試環節。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