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選送哈佛大學的第一位訪問學者,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魯勇談及領導干部出國(境)培訓時說:“通過出國學習,我更堅信中國官員的基本素質并不比美國官員差。如果能從機制上給予干部以不斷學習的動力,中國的發展一定比現在更快,領導干部的形象也會更好。”
2000年8月,魯勇被選派到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進行為期1年的學習研修。他先后在北京市委商業貿易工作委員會、中共北京市房山區委、北京市宣武區政府擔任過領導職務。2003年3月,他擔任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魯勇在哈佛除了強化語言學習,主要做了3件事:一是選修了包括公共管理、政府與市場關系內的十來門課程;二是選聽了各界政要在哈佛的近百場講座;三是采訪了36位曾有從政經歷的著名教授,出版了3本專著------《行政區域經濟》、《哈佛視點》(合著)、《感受哈佛》。
魯勇在《哈佛視點》中訪談的著名教授,很多曾是在國際組織或美國政府中任過職的高官,包括哈佛大學校長、經濟學教授、曾任克林頓政府財政部長的勞倫斯*薩莫斯,政府與企業關系教授、曾任老布什政府總統經濟與國內政策助理的羅杰*波特等等。這些人離開官員的職位后,很快又有了新工作,有些人去了研究機構,有些人去了公司,也有些人到大學教書。
“他們在政府管理和專業知識兩個方面都擁有很深的造詣。對于我們,這種能力值得借鑒。”魯勇說。
剛到哈佛大學時,肯尼迪政府學院有的人對魯勇也是多少有些懷疑的:他會不會是來養養神兒、學點詞兒、認點人兒、臨走帶回張皮兒(指培訓證書)的?但魯勇用自己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瘋狂的學習勁頭,改變了這些人的印象。
他在哈佛做過兩次專題演講,其中一次的題目是“認識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5個基點”。“當我流利地用英文完成這個演講后,幾位老教授滿意地沖我點頭”。據北京市組織部門工作人員介紹,后來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亞洲項目部主任塞奇教授來北京訪問時,明確表示,哈佛大學的大門永遠為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熱愛學習的北京政府官員敞開。
這種歡迎的背后,更多地是對中國政府官員印象的轉變。
魯勇建議,關于干部的培養模式,在保證干部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素養基礎上,應加強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學習能力的培養。
魯勇認為,我國最需要的領導干部,是那種“如果有一天離開了官員位置,還可以當學者做研究、到大學里教書,做很多別的事情,在那些崗位上繼續實踐自己的理想信念”的人,這樣的官員,不會擔心失去位子就失去一切。他們會敢于承擔責任,敢于改革創新,敢于實踐。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