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春節,我所在城市的所在小區,就個人觀感而言,燃放煙花爆竹比去年是少多了。這很可能與民眾對霧霾憂心忡忡有關,也可能與中央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公務員的禁令有關。在霧霾天燃放煙花爆竹,無疑會加重空氣的污染,人們選擇不放或少放,正是自覺的表現。而一系列禁令的嚴格執行,也使并不廉價的煙花爆竹,很難再像以往那樣成為司空見慣的佳節禮品。
遺憾的是,春節將盡的元宵節那天,天上霧霾沉沉,地上仍然響聲起伏、濃煙四起,令人稱奇的是,竟見有人戴著口罩放鞭炮。這還只是少數人,如果所有燃放煙花爆竹的人都戴上口罩,一定是世間難得一見的奇觀。
戴著口罩放鞭炮,想必是不愿吸入鞭炮炸裂時的污染物。這說明,燃放者并非不明白燃放的危害,只是自己要遠離這危害;至于這危害是否禍及他人,則戴口罩者與不戴口罩者并無不同,均不在其考慮之列。如果承認“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和邏輯,那么企業制造的污染企業應當承擔責任,個人制造的污染個人同樣也要擔起責任。但人們看到幾個個體在群起式污染行動中承擔責任呢?不必說被污染的空氣,就是自己燃放煙花爆竹制造的垃圾,又有幾人去清掃呢?能夠見到的“進步”,似乎只是在制造污染的同時戴上一個口罩。
批評政府不作為,似乎總比檢討自我不作為要容易得多。但顯而易見的是,政府的作為與力量,若非建立在覺悟了的民眾的支持之上便不可持續。前段時間,一些人熱衷于辯論汽車尾氣對霧霾的“貢獻”,或言其大,或言其小,仿佛其大自然要治理,其小則不妨暫時掛起;即便治理,也須先從公車著手而私車次之,似乎公車不率先垂范,私車就無從談起。這不能說毫無道理,但如此一來,也取消了公民堪為政府及政府中人之表率的可能性。照梁啟超《新民說
因此,戴著口罩放鞭炮之事雖小、雖少,未嘗不可以喻大、喻多。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