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1.在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教學相長”思想的教育論著是( )A.《論語
11.心理學通常把個性心理特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氣質,三是( )A.性格 B.動機 C.興趣 D.意志12.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及時復習往往能夠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這是因為及時復習符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即遺忘進程呈現出的特點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比較均勻 D.沒有規律13.一個學生上課既能認真聽講,又能順利地做好學習記錄。這位學生最主要的注意品質特征是( )A.范圍 B.穩定性 C.分配 D.轉移14.我們說一個學生的智力好,通常是指學生在認識方面的綜合能力強,其核心是( )A.記憶能力 B.想象力 C.注意力 D.抽象邏輯思維能力15.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需要借助于頭腦中的表現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這種思維形式是A.形象思維 B.抽象思維 C.動作思維 D.語詞邏輯思維16.在心理發展的階段劃分中,童年期又稱為學齡初期,下列哪一時期又稱為學齡中期?( )A.少年期 B.青年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17.中小學教材編寫、教學、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應以國家課程標準為依據,課程標準對于不同階段學生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 )A.智力 B.價值觀 C.理想 D.能力18.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都對學習有影響。下列因素中,屬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意志力 B.記憶力 C.思維力 D.注意力19.我國基礎教育實行三級課程管理,目的是要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其中,“三級”指的是( )A.學校 家庭 社會 B.地方 學校 教師 C.地方 學校 學生 D.國家 地方 學校20.一位從教多年的教師說,現在的學生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學習動力缺失。那么,學生學習動力缺失最主要的表現是( )A.成績差 B.厭學 C.注意力不集中 D.貪玩21.在道德教育中,人們常常運用“對偶故事”的方法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那么設計這種“對偶故事”方式所依據的德育模式是( )A.認知模式 B.體諒模式 C.社會模仿模式 D.榜樣示范模式22.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A.人際關系 B.氣質C.性格D.認知方式23.美國教育家布魯納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認為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對學科基本結構的掌握。這種理論主張的學習方式是( )A.發現學習 B.接受學習 C.意義學習 D.多元學習24.在教學中許多教師常常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便學生更好的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這種方法是( )A.變化 B.變式 C.比喻 D.比較 25.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A.道德品質 B.道德行為 C.道德形象 D.道德體驗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題列出的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正確的,請將其代碼填在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1.“環境決定論”認為人的發展主要由外在力量決定,人的家庭出身、經濟地位和生活環境為人的發展提供了根本性的動力。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有( )A.孟子 B.荀子 C.洛克 D.弗洛伊德2.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布盧姆積極提倡目標教學,認為完整的教學目標應包括( )A.情感領域 B.認知領域 C.運動技能領域 D.美感領域3.學校的精神文化或觀念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學校精神文化包含一些基本成分,它們是( )A.認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價值成分 D.理想成分 4.教育目的是各級各類教育培養人的總的質量標準和總的規格要求。教育目的的層次包括( )A.教育體制 B.教育目的 C.培養目標 D.教學目標 5.教育是社會大系統的組成部分,對社會大系統具有反作用,體現出多重功能,包括(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科技功能 D.文化功能6.教師具有多樣化的職業角色。從教師職業角色特點看,教師角色有( )A.研究者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父母與朋友角色 D.授業解惑者角色 7.少年期的兒童試圖從心理上擺脫對成人的依賴,表現出追求獨立的傾向。因此,心理學把這一時期又稱為( )A.心理斷乳期 B.危險期 C.青春期 D.新時期8.通過評價分析日常教育教學問題及原因,并與評價對象一起制定改進方案,以期正確解決實際存在問題。我們把評價所具有的這些功能稱之為( )A.診斷功能 B.鑒定功能 C.導向功能 D.改進功能 9.教育目的對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具體作用包括( )A.導向作用 B.激勵作用 C.評價作用 D.示范作用10.教育發展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經濟對教育的決定性作用主要體現在( )A.決定教育的權利 B.決定教育的發展速度 C.決定教育的內容 D.決定教育的發展規模11.問題解決的基本特點是( )A.復雜性 B.目的性 C.認知性 D.序列性 12.按照心理學的觀點,思維是大腦對客觀事物的( )反映。A.概括的 B.間接地 C.直接的 D.具體的 13.根據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義務教育,不收( )A.學費 B.雜費 C.營養午餐費 D.交通費14.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學校應當根據未成年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對他們進行( )A.社會生活指導 B.心理健康輔導 C.青春期教育 D.國際理解教育15.班級管理師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常用的班級管理模式有( )A.常規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標管理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不得分。1.學校教育制度的發展經歷從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從非正規教育到正規教育的演變過程。正規教育的主要標志是近代以 系統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稱為制度化教育。2.中國近代完備的學制系統產生于1902年的“壬寅學制”和1903年的 。3.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題5分,共15分)1.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是什么?2.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簡述多元智能觀的核心是認真對待個別差異。3.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得分評卷人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兩小題,每題10分,共20分)1.請用教育學的相關理論分析以下案例:李老師因為英語課上的一件事與師傅發生了爭執。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李老師在上英語課,正好帶教她的師傅來聽課。李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兩個句子:How are you?How old are you? 有個男同學就嚷嚷著說他知道這兩句英語的意思。李老師就和顏悅色地說:“那你說說看。How are you 什么意思?”那個男同學站起來說,“怎么是你?”李老師愣了一下,接著問:“那How old are you呢?”那位男生說:“怎么老是你?”看著那個男孩認真的樣子,李老師一下子樂了,笑著說:“你翻譯的真的很有創意吔!”她轉向全班同學,“同學都應該向他學習,以后碰到不認識的句子也不要怕,大膽的去猜,既是猜錯了沒有關系的。”接著,;李老師把這兩個句子的正確翻譯告訴了同學們。下課后,師傅對李老師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看法,“你不能這樣遷就學生,明明是錯的,還要表揚他。等到考試時,你就會知道你一味的表揚學生是不行的。”面對師傅的意見,李老師陷入了沉思……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的基本需要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并且認為在低級需要滿足之后,才后產生高級需要。試分析需要層次理論對教育教學的啟示。得分評卷人六、作文題(本題共50分)請以“考試”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字數在800字左右。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一、單項選擇題1.D【解析】第一個提出教學相長思想的論著是《學記
24. B【解析】變式指改變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保留事物的本質特征得到的例子,該例子有利于學生掌握事物的本質特征。【命題立意】考察變式的定義。【錯因分析】變式的定義掌握不牢固,出現錯選。25. B【解析】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四個成分,道德認識、道德體驗、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命題立意】考察品德的心理結構。 【錯因分析】略。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二、多項選擇題1.BC【解析】略。【命題立意】考查外鑠論的代表人物。【錯因分析】知識掌握不夠充分。2. ABC【解析】略。【命題立意】考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錯因分析】注意掌握布魯姆和加涅的教育目標分類。3. ABC【解析】學校的精神文化包括三個基本成分,他們是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價值成分。【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學校精神文明方面的知識。【錯因分析】記憶不準確。4.BCD解析】略。【命題立意】考查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錯因分析】基礎知識掌握不足。5. ABCD【解析】教育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政治功能,經濟功能,科技功能和文化功能。【命題立意】考查對教育功能的記憶。【錯因分析】略。6.ABCD【解析】教師的職業角色十分多元,包括研究者、示范者、朋友、授業者等角色。【命題立意】考查對教師職業角色的記憶。【錯因分析】 本題易漏選A,教師除了教書育人之外,也進行教育行動研究。7. A B【解析】少年期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身體和心理都發生著顯著變化。家長和教師如果處理不好這一時期與兒童的關系,可能會放大孩子的問題。【命題立意】考查中小學生心里發展的階段特征。【錯因分析】基礎知識掌握不充分。8. C【解析】班主任的領導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體現為他履行班主任的職權,另一方面體現為他具有個性魅力。【命題立意】本題考察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的領導力知識點。【錯因分析】略。9.C【解析】新課改的課程目標為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命題立意】本題考察新課改的課程目標。是非常重要的考點。【錯因分析】考生容易錯誤記憶新課改的三維目標。10.D【解析】21世紀是一個更開放、更多元、知識經濟競爭激烈的社會。21世紀的教育有終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個別化的特點。【命題立意】本題考察21世紀教育的特點。在新課改中也是一個常考知識點。【錯因分析】考生容易漏選。需要明確記憶。11. BCD【解析】問題解決的基本特點是目的性、認知性和序列性。【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問題解決的基本特點。【錯因分析】記憶錯誤。12. AB【解析】略。【命題立意】本題考察思維的特點。【錯因分析】思維的過程是抽象和概括的過程。所以,答案不選CD。13. AB【解析】新《義務教育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