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教師2013年招聘教育學題(第二章 現代教育目的 )
第二章 現代教育目的 一、單選題 1.在教育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對整個教育活動起指導作用的是( )。 A.教育內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學組織形式 2.教育方針的有關規定表述了國家的( )。 A.教育性質 B.教育目的 C.實現教育目的的途徑 D.培養目標 3.以涂爾干為代表的教育目的觀是( )。 A.個人本位 B.指導性 C.現代 D.社會本位 4.斯賓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 A.多元化 B.個體本位 C.完滿生活 D.社會本位 5.從教育法所規定的教育方針看,我國教育工作的性質和任務是( )。 A.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B.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C.教育必須體現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 D.教育必須培養勞動者 6.我國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論基礎是( )。 A.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學說 B.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學說 C.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 D.教育必須培養勞動者的學說 7.中國實施新教育最早稱教育目的為( )。 A.教育宗旨 B.培養目標 C.教育指南 D.教育方案 8.教育目的是三層次結構中,最低層次的是( )。 A.培養目標 B.教學目標 C.課程目標 D.課堂目標 9.個人本位論強調教育目的應當注重( )。 A.社會需要 B.人的需要 C.人的情感 D.人的個性 10.教育目的價值觀的“客體論”轉變所導致的是( )。 A.占有性個人主體 B.共存的類主體 C.交互主體性 D.主體論 二、多選題 1.按照價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為( )。 A.個人本位 B.指導性 C.指令性 D.社會本位 2.教育方針一般包括的內容有( )。 A.教育制度 B.教育工作總任務 C.培養人才總目標 D.培養人才途徑 3.德國的新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代表人物有( )。 A.席勒 B.裴斯泰洛齊 C.康德 D.赫爾巴特 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 )。 A.激勵 B.指導 C.評價 D.指令 5.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 A.體現人類發展歷史進程 B.真正的結合點是科學技術 C.在我國現階段還受限制 D.是我國的教育目的 6.教育目的是( )。 A.教育行動的先導 B.貫穿于整個教育活動的始終 C.只在教育活動開始時發揮作用 D.確定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的依據 7.馬克思認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所具備的客觀經濟條件是( )。 A.商品的計劃性生產 B.市場擴大的普遍性 C.自由時間增多 D.新產業不斷興起 8.教育目的的限定必須要說明的因素有( )。 A.主體性因素 B.價值傾向因素 C.存在方式因素 D.客體性因素 9.教育目的具有的特點是( )。 A.強制性 B.宏觀性 C.歷史性 D.理想性 10.教育目的的內容表述必須要說明的要素有( )。 A.定性 B.定向 C.定位 D.定點 三、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 1.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針的抽象規定,教育方針是教育目的的現實體現。( ) 2. 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是一般與特殊,總與分的關系。( ) 3. 我國教育應當有統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級各類學校在培養人才的具體要求上應該也是一致的。( ) 4. 教育目的應該是一元化與多元化的統一。( ) 5. 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確定教育目的唯一依據。( ) 6. 現代教育目的應該體現人發展的多方面需求。( ) 7. 現代人的終極目標是全面發展的人。( ) 8. 全面發展教育與發展學生的個性是矛盾的。( ) 9. “占有性個人主體”的培養是現代教育目的追求的一個方面。( ) 10.教育目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實踐方面。( ) 四、論述題 1. 試論述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 2. 試論述教育目的的內容構成。 五、材料分析題 1.黨的十六大報告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出發,深刻闡述了教育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教育發展的目標和任務、教育方針、政策以及工作要求,為新世紀中國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即“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十六大報告關于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論述,對新世紀新階段教育工作具有長期而深遠的重要指導意義。 對比教材里《教育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