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57人!昨天是江蘇2010年大學生村官選聘報名第二天,報考人數便已經突破了4061人的選聘計劃,其火爆程度絲毫不亞于國家以及江蘇省的公務員考試。
記者從昨天的報名考試系統中發現,截至昨天晚上18點,全省的信息上傳人數全部超過百人,總數達到了7657人。根據統計,南京市的報考人數一馬當先,首個突破1000人,達到1452人。第二和第三名則花落無錫和常州,分別達到957和936人。而報考人數相對冷清的三個城市分別是淮安244人、宿遷307人、連云港347人。
“南京只選聘511人,報錄比例兩天就接近3:1;無錫和常州接近這個數字。在接下來幾天的報名中,還會大大突破。而蘇北的宿遷選聘計劃有400人之多,目前卻連1:1的報錄比例還沒到。”省選聘辦專家分析,這種蘇南熱、蘇北冷的情況與公務員考試的報名情況相同。考生們大多考慮到了城市,而沒有更多地從發展角度考慮,其實從大學生村官的角度來看,到蘇北地區比蘇南更有挑戰、更有舞臺。
宿遷市委組織部部長白云萍表示,從宿遷來說,大學生村官們可以施展的舞臺不比蘇南城市差,他們一直樹立把大學生村官“當后備干部來培養,當優秀人才來使用,當自家孩子來對待”的培養理念,出臺了不少對村官的扶持政策。比如財政設立6350萬元的“村官創業專項資金”等,宿遷還涌現了任杰、劉明、封其兵等一批創業典型,目前有7人通過“公推公選”進入鄉鎮領導班子,71人當選村“兩委”正職,20人當選市、縣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這在全省都是領先的。
專家同時提醒報名考生,報名、照片上傳時間截止到4月17日16∶00,以往出現過不少考生在報名后期“扎堆”的情形,希望考生們能夠及時報名,不要在最后時間集中報名,以免出現網絡堵塞,造成報不上名的遺憾。同時,報名期間,已通過資格初審的考生,經本人申請,各市可自行更改兩類報名信息:姓名中的錯別字(生僻字)、身份證號中不涉及出生年月的個別錯誤數字。考生其他報名信息不得更改。
泰州市村官
我省2010年大學生村官招考4月11日開始網上報名。截至昨天17時30分,共有近600名高校畢業生報考我市大學生村官。統計數據顯示,前兩天報考人員中,信息審核通過率不足五成。
據了解,今年我市共選聘到村 (社區)任職高校畢業生485名,比去年增加20名。其中,靖江市90名,泰興市90名,姜堰市90名,興化市154名,海陵區6名,高港區40名,泰州經濟開發區15名。選聘對象為省內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省外 “211工程”普通高校(不含獨立學院)應屆畢業生,其他省外普通高校泰州生源應屆畢業生。
至昨日17時30分,有588人報考我市大學生村官,而信息審核通過人數只有269人,審核通過率不足五成。市人事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么多考生未通過審核,一方面可能是考生認識有偏差,自認為符合招考條件。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考生填寫信息時輸入有誤。
該負責人提醒,此次招考網上報名、照片上傳時間到4月17日16時結束。考生要認真、如實填寫個人信息,在下一輪的資格復審中如發現網上所填信息虛假將被取消考試資格。報考人員只能選擇一個市(區)或經濟開發區進行報名,并填寫是否服從調劑。不能用新、舊兩個身份證同時報名,否則將取消報名資格。昨天是江蘇2010年大學生“村官”選聘報名首日,火爆程度不亞于公務員考試。截至當天晚上6:30,已有3273人進行了網上報名,接近4061名的選聘計劃。
昨天是江蘇2010年大學生“村官”選聘報名首日,火爆程度不亞于公務員考試。截至當天晚上6:30,已有3273人進行了網上報名,接近4061名的選聘計劃。
據省選聘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從首日報名情況來看,全省12個市的報名形勢都很好,全部超過了百人,目前南京市報名人數遙遙領先,已達到661人,已大大超過511名的選聘計劃數,無錫、常州兩市也很熱門,報名人數都達到了413人,報錄比超過了2:1。相對于蘇南地區報名較熱,蘇北的宿遷計劃選聘400人,首日有116人報名,淮安計劃選聘260人,僅84人報名。
該負責人建議考生多關注蘇北城市,“雖然根據選聘方案城市之間可以調劑,但很可能最終不需要調劑每個市就能選到所需的人才,所以不要都往熱門的蘇南‘擠’,去人才緊缺的蘇北更能脫穎而出。”
記者了解到,在近三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中,目前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224人,擔任村委會主任的有97人,還有20人當選為縣級以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24人通過公推公選方式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其中絕大多數是在蘇北或蘇中地區任職,如淮安,已有15名大學生村干部擔任村(居)兩委正職,2人走上副科級領導崗位。
記者昨天了解到,報名者的層次普遍較高,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名校的碩士生占到相當比例。同時,江蘇選聘大學生村官還吸引了復旦大學的一名博士報名。
“我報的是無錫市濱湖區。”在電話中,復旦大學博士生楊帆坦言,他學的是環境科學,1982年出生,因為沒有工作經驗,工作不太好找,所以考慮再三,“我想到農村去發展一下,報名時倒是沒太在意自己的學歷。”
另外,今年江蘇省大學生“村官”選聘筆試時間為5月8日9:00至11∶30,科目為《綜合知識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報名期間已通過資格初審的考生,經本人申請,各市可自行更改兩類報名信息:姓名中的錯別字(生僻字)、身份證號中不涉及出生年月的個別錯誤數字,考生其他報名信息不得更改。考生更改報名信息均應填寫《報名信息更改申請表
成都大學生“村官”:邊做“官”邊創業?
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特殊群體。對他們來說,“村官”是一個職業,還是走向創業的基石?
2005年,成都市啟動“一村(社區)一名大學生”計劃。2009年底,成都市在全面調研大學生“村官”發展動向的基礎上出臺文件,提倡大學生“村官”在崗創業,并將其作為引導高校畢業生服務基層的長效機制之一。
在崗的大學生“村官”能否創業,怎么創業?幾個月來一直備受關注。
這種關注背后,更大的話題則是大學生“村官”“服役”期滿后的路徑選擇。他們能否扎根基層?能否走出一條不同于歷史的“上山下鄉”之路?
答案正在逐漸變得清晰。
2005年到2007年,成都一共招募大學生“村官”4222名,期滿后續簽1388人,中途離開1306人,期滿離開1628人。2008年后招募的大學生“村官”服務期未滿,暫未統計。成都市人事局學生就業指導與市場管理處處長黃通貴介紹,“目前情況看,絕大多數大學生村官‘服役’期滿后,選擇了報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很少一部分選擇創業。在崗創業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途徑,也是政府引導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的一種探索。在成都市將二、三圈層的農業項目創業作為創業扶持重點的背景下,選擇在農村創業,不失為他們的一種出路。”
2009年底,成都市在崗大學生“村官”總數達到6670名,其中具有涉農專業背景的“村官”比例不到1%。目前,已有420多名大學生“村官”開始在崗創業。
創業一年拿了200元“分紅”
人物:李顏琰
“村官”合同: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 新津縣新平鎮太平社區村主任助理
創業項目:打造綠色蔬菜基地
談起一年多來的創業過程,李顏琰感慨頗多。從分不清韭菜和麥苗,到侃侃而談如何栽種才能使小番茄有最佳口感,李顏琰和同學們打造的綠色蔬菜基地已從最初的4個大棚,發展到今天的10個大棚,今年計劃還要增加5個。產量也從最初的一季畝產1500—2000公斤,提高到現在的3000—4000公斤。
創業念頭源于“村官”的本職工作。“工作中接觸到很多農業知識,對一些先進的種植技術有所了解,覺得可以在村上試一試。”李顏琰說,2009年1月,她和其他10位大學生“村官”創立了新津縣大學生志愿者合作社,搞起大棚種植,并得到扶持資金20萬元。
“我們種的蔬菜主打無公害健康牌,不使用農藥、化肥。”合作社隊長、另一位大學生“村官”李思辰說,這樣種出的蔬菜很受歡迎。他們第一次在新津縣彩虹橋市場擺攤賣菜,很快便銷售一空。首戰告捷,合作社盤算著在蔬菜上貼上標簽,形成品牌,進軍超市。誰知因為規模小、產量少,達不到超市最低進貨量而擱淺。現在,合作社的蔬菜主要銷往農貿市場和農家樂,但尚未實現盈利。
盡管如此,去年年底,合作社還是給每人“分紅”200多元,“主要是鼓勵大家。”李顏琰笑著說。
“今年的任務是擴大規模,種植一些附加值高的產品,最后打入超市,實現盈利。”李思辰說,因為大伙兒沒有農業專業背景,缺少經驗,去年主要是學習種植技術,今年才開始試著種植技術相對復雜的蔬菜。現在,合作社已經試種了兩個大棚的黑茄子,長遠目標是把種植面積擴大到100畝。
人物:呂新建
“村官”合同:2005年11月至2009年11月 雙流縣正興鎮官塘村村主任助理
創業項目:農副產品營銷
呂新建說,自己創辦的雙流縣錦云頂農副產品營銷專業合作社剛剛度過艱難的創業期,走上了正軌。
作為成都市第一批大學生“村官”之一,呂新建在官塘村村主任助理位置上已干了4年。他發現,正興鎮有十幾家農業合作社,產品豐富,但一直缺少一個有力的銷售合作伙伴。幫助本地農產品打開銷路是他“村官”任上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成為他創業的靈感來源。2009年7月,呂新建走上創業道路。合作社啟動后,呂新建獲得了鎮政府補貼的3萬元啟動資金和8萬元貸款,還申請得到YBC(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1萬元創業補助。
坐擁本地豐富的農產品資源,但創業第一年卻虧了。“銷售挺好的,但包裝和宣傳成本沒有控制住。”他總結說,創業之初缺少經驗,以后還要不斷調整方向。
呂新建看好附加值較高的有機大米的前景。通過在阿里巴巴網上宣傳有機大米,他們得到很多訂單。“有人開口就要7噸,但是鎮上的有機大米生產合作社去年只是試驗種植,產量只有3噸,不得不婉拒訂單。”他不無遺憾地說,“但有機大米會成為我們未來的贏利點,只要產量提高,我們肯定會賺錢。”
他告訴記者,未來中國消費觀念的轉變會給有機農產品帶來非常大的市場,這也是他全力投入有機大米銷售的主要原因。他代銷的1.5萬公斤有機大米,今年元旦上市,不到3個月時間就銷售一空,銷售額達27萬元。
做品牌走高端路線
人物:何維思
“村官”合同: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 青白江區龍王鎮三方村村主任助理
創業項目:開發高端食用菌
成都市青白江區龍王鎮三方村村主任助理何維思的“村官”合同將在今年8月到期,他已決定續簽一期。主要原因是,自己和其他兩位“村官”在龍王鎮創辦的農業公司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經過近半年的經營,他們前期種植的平菇、金針菇已帶來兩萬多元盈利,新開發的高端食用菌靈芝也進入出菇階段。
何維思當上“村官”后,第一個任務就是協助村上成立農業公司,熟悉了工商、稅務登記等流程,但他認為,在“村官”任上,更重要的收獲是找到了創業方向。“在村上工作,對當地農業產業發展情況了解比較充分,發現本地食用菌這個優勢產業沒有做強,而且當地農民在這方面積極性非常高,整個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畢業于西華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的何維思在家里開辟了一個實驗室,專門做菌種的前期對比實驗。在育種上小有所成的他在生產過程中卻遇到了難題:原計劃去年10月投產第一批食用菌,準備過程中卻發現自己欠缺具體的操作技巧。在青白江區農發局的幫助下,他們去崇州一個食用菌廠實習了一周,突擊學習裝袋、燒鍋爐等操作細節。“這些看著簡單的過程,只有在實際動手的時候,才知道處處都有經驗。”
在何維思看來,當地農業大有可為。他們開發的靈芝等高端食用菌技術成熟后,準備進一步向周邊村民推廣。同時,他們還嘗試發展生態養殖。利用廢棄的菌袋作為種植青飼料的肥料,再以青飼料喂養野雞、野鴨。這些生態農產品瞄準的是酒店和高端農家樂的湯鍋原料。
“今后將會走品牌道路。通過農業認證,發展專有品牌,爭取打入超市。”何維思說。
期待大學生“村官”創業帶來雙贏
“這是個雙贏的局面。”黃通貴如此評價,“鼓勵大學生‘村官’在崗創業,不僅是對其自身道路發展提供助推力,更重要的是涉及農業發展的未來的長期考慮。”
在他看來,大學生“村官”在崗創業不僅為服務期滿開辟了“出口”,還有明顯的“帶動”效應。大學生“村官”創業一般不是單兵作戰,通常是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作。他們學歷層級較高,學習能力較強,善于接受新技術,可以帶動農業向節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同時可以帶動周圍農戶思想觀念的更新,一起創業,或者租用農民的土地、雇傭農民到項目里工作,也為當地村民帶來好處。
但是,大學生“村官”創業絕不是一條坦途。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胡光偉認為,創業是高風險的活動,不僅要具備貨幣資本,還要具備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這兩個要素。“學校里學到的都是基本的東西,市場經濟到底怎么回事,都需要慢慢學習。”同時,大學生“村官”創業以農業項目為主,農業的產業特點對盈利也有一定影響。“農業項目投入大、周期長,不可能立竿見影。而且一定程度上靠天吃飯,風險不低。這些在創業的時候應該明白,要有充分準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