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書記說:“我們的工作是為了讓老百姓心情更好。”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關鍵詞 工作 老百姓 心情更好
解析
所謂心情,在我看來是人的一種心理感受,本題中是指我們現在經常說起的百姓幸福感。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心情”無處不在。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幸福感強,就是“國家心情”好,這是“大家心情”;一個家庭和睦相處,笑逐顏開,幸福美滿,就是“小家心情”好的象征。“百姓心情好”是社會的風向標。唯有“百姓心情好”,群眾幸福指數高,社會才會矛盾少,平安和諧,安居樂業。百姓心情的好壞,是社會的晴雨表,干部政績大小的試金石。我們政府的工作應該時刻以“群眾高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為標準,這是檢驗群眾心情好壞的一張試紙。為百姓謀利益,“讓百姓心情好”,是作為執政者為之不斷奮斗的動力。大禹治水,櫛風沐雨,廢寢忘食,滿手老繭,汗毛磨光,“三過家門而不入”,世世代代傳頌不已;范仲淹雖為封建官吏,卻有體恤百姓疾苦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為流芳百世的名言;“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一代豫劇丑角大師牛得草的經典臺詞,為百姓津津樂道;透過歷史煙云,熠熠閃光,都是為了一個共同愿望:讓百姓心情好。溫家寶總理曾經說:為了國家的富強,為了讓人們幸福快樂地過得更好,我愿獻出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胡錦濤總書記曾經指出: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眾在我們心里份量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里份量就有多重。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和黨中央領導人,始終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掛在心上,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走村串戶,看糧袋、揭鍋蓋、摸被褥,視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與人民群眾有著濃厚的感情,察民情,順民意,得民心,才會讓“百姓心情好”。
我們要把不斷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讓“群眾心情好”當做我們的政績目標,時刻記得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真正走進民心,贏得人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