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道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1. (A )是教師最為常用的研究方法。A. 觀察法B. 訪談法 C. 實驗法D. 行動研究法2.( B)是指視覺系統分辨最小物體或物體細節的能力。A. 視角 B. 視敏度 C. 視野 D. 明適應3.將課程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這是(D )。A. 從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劃分的B. 從課程的功能角度劃分的C. 從課程的組織核心角度劃分的D. 從課程的任務角度劃分的4.( D)是指根據各級各類學校任務確定的對所培養的人的特殊要求。A. 教育方針 B. 教育目的C. 教學目標 D. 培養目標5. 為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發展要求而逐漸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稱為(A )。A. 終身教育 B. 普通教育 C. 職業教育 D. 義務教育6.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的教育家是(B )。A. 培根 B. 夸美紐斯 C. 赫爾巴特 D. 贊科夫7.考察被試個體差異,用于衡量被試相對水平,用于以選拔為目的的測驗是( A)。A. 常模參照測驗 B. 標準參照測驗C. 目標參照測驗D. 團體參照測驗8.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課程"三維目標"是( A)。A.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B.知識、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D.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9.作為傳統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學者是( C)。A. 杜威 B. 盧梭 C. 赫爾巴特 D. 夸美紐斯10. 在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中,主導性的因素是(A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內容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5分,請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14. 教育是對教育專制性、等級化和特權化的否定。15. 教育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里講授,最早始于德國哲學家。16. 對學生是人的屬性的理解包含三個基本的觀點:學生是主體,學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個體,學生具有獨特的創造價值。17. 感覺對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分和。18. 自我控制主要表現為個人對自己行為的和,使之達到自我的目標。19. 教育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是的交叉學科。20. 奧蘇貝爾指出,一切稱之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內驅力決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學習的最重要和最穩定的動機。21. 課堂氣氛作為教學過程中的軟情境,通常是指課堂里某種占優勢的與的綜合表現。
三、辨析題(本大題共3道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22. 動機強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23. 智力高者,創造力必定高。24. 人類學習和學生學習之間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道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25. 教學26. 學校課程27. 有意注意28. 社會抑制29. 學習策略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道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30. 為什么說學生具有發展的可能性與可塑性?31. 促進學生學習遷移的策略有哪些?32. 簡述影響社會知覺的特點。33. 簡述韋納的歸因理論。34. 簡述桑代克的三條主要的學習律。
六、論述題(11分)35.試述小學教育的培養目標。
七、教育寫作題(16分)36. 先賢蘇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識",后人對此提出質疑"道德可教嗎"。請以"道德是否可教"為話題進行寫作。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參考答案及解析一、單項選擇題1.A[解析] 終身教育主張在每一個人需要的時刻以最好的方式提 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終身教育思想成為很多國家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終身教育是為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發展要求而逐漸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B[解析] 在《大教學論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