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分析:
4月26日的四川申論考試題材內容是繼江蘇省考,湖南選調生考試再一次考到關于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可謂熱點中的熱點。很多考生在考前都有一定的關注,但是通過材料之后還是能發現很多不一樣的作答要求。
四川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試卷共有10則材料,閱讀量大約在5000字左右,維持在一個跟以往較為接近的水平。作答要求也是傳統的三段論。即:歸納概括、提出對策和申明論述。但是題目中有細微的差別。
據大部分考生反映,此次考試題目的難度不大。大約2個小時考場就已經有一半以上的考生交卷了。但是通過老師的分析,雖然2009四川申論的難度并不大,但是想得到高分還是比較難的,尤其是第二題中的通知題型,有很多細節問題考生在短時間內尚無法掌握。
材料分析:
材料1:材料重要講述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大學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引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以及四川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
材料2:簡單闡述大學生就業難可能給社會帶來的隱患。高校畢業生在求職現場遭遇的“投簡歷無門”狀況。
材料3:大學生就業觀念上的錯誤,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大學生在就業的時候,對行業、城市的選擇有一定的狹隘性。造成“長期跑農村,沒多大前途”的觀念。
材料4:社會招聘過程中,過分要求經驗和專業技能。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又一個因素。企業追求“懂技術,會管理,創效益”的模式,希望降低用人成本。“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招聘標準對于畢業生而言,要求過高。
材料5:在就業過程中,部分企業存在性別歧視的問題,在招聘過程中,對女性有過于嚴格的要求,造成在機會、標準、薪酬、權益和行業等五個方面的不平等現象。
材料6:材料6是整個申論中的重點材料,內容要點比較多,對于整個文章的寫作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闡述了幾年前的大學生擴招事件給當下的就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擴招的同時也導致了教育質量的下滑。雖然有關部門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卻導致了大學生就業率造假等現象。(文章后附材料6)
材料7:“兩會”有關人士倡議有關部門建立就業數據庫,對畢業生去向做跟蹤調查,給與大學生就業指導。而社會上也存在對畢業生就業中的苛刻條件。
材料8:材料通過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文澤平和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朱煒的兩則事例,鼓勵大學生發揚艱苦分口,自強不息的作風。走自主創業之路。
材料9:材料通過對一名學習成績并不優異的義烏工商學院的楊浦剛同學通過網絡方式進行自主創業。
材料10:我國正處于失業率較高的情況中,就業形勢嚴峻。中央、國務院出臺了相關的政策。而四川政府也倡議促進高校積極就業,保證四川今年的高校就業率能夠達到80%。
作答要求:
一、根據給定的資料,概括形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要求:準確全面,條理清楚,表達簡潔,書寫工整,字數限200字以內。(20分)
答題要點: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主要有:1,金融風暴導致的經濟危機,造成就業難;2,大學生錯誤的就業觀;3,幾年前的大學生擴招政策,導致當下畢業生供過于求,就業困難;4、企業招聘中過分強調工作經驗和專業技能,導致大學生就會困難5,大學生就業中尤其是女大畢業生存在性別歧視等。(其實在這些要點之外,材料中還有學校教育缺乏就業指導等因素也可寫進作答要求。)
二、根據給定資料所反映的問題,以“XX省人民政府”的名義。寫一份關于貫徹兩會精神,做好本省2009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通知。要求:符合通知的寫作格式只寫通知主體,內容具有操作性,字數限500字以內。(30分)
答題要點:1,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能夠扎根基層,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
2,企業在招聘的過程中,能夠結合大學生實際情況,適當降低用人標準;
3,學校教育中改善教育結構,使大學教育和社會就業資源對接;
4,學校和社會應該提供給畢業生一定的就業培訓,促進大學生技能培養;
5,避免在用人時,出現性別歧視。應該男女平等;
6、國家出臺相關的政策,鼓勵和支持大學自主創業。
這道題目的難點在于以通知的格式,但是實際內容是讓考生通過材料尋找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雖然重點是主體,但是仍然要注意通知的格式。
通知的一般格式主要包括:標題、稱呼、正文和落款
1、標題:寫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寫“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緊急,也可寫“重要通知 ”或“緊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寫上發通知的單位名稱,還有的寫上 通知的主要內容。
2、稱呼:寫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職稱或單位名稱。在第二行頂格寫。(有時,因通知事項簡短 ,內容單一,書寫時略去稱呼,直起正文。)
3、正文: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正文。正文因內容而異。開會的通知要寫清開會的時間、地點 、參加會議的對象以及開什么會,還要寫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寫清所通知事件的目 的、意義以及具體要求和作法。
4、落款:分兩行寫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寫日期。
寫通知一般采用條款式行文,可以簡明扼要,使被通知者能一目了然,便于遵照執行。
〔例文〕形成文書的事務性通知
通知
各分公司各廠:
為貫徹市政府安全工作會議精神,研究落實我公司安全生產事宜,總公司決定召開1999年度 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1、參加會議人員:各車隊隊長,修理廠廠長。
2、會議時間:5月3日,會期1天。
3、報到時間:5月2日至5月3日上午8時前。
4、報到地點:第二招待所301號房間,聯系人:趙愛國。
5、各單位報送的經驗材料,請打印30份,于4月20日前報公司技安科。
(1-5為正文部分。)
特此通知
××總公司
××年4月15日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三、以資料(6)中的兩種觀點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800-1000字的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條理清晰,語言流暢。論據應盡量聯系社會生活實際,不得照抄給定材料,書寫工整,卷面整潔。(50分)
題目分析:資料六(見下面材料)中的兩種觀點指的是從1999年開始的大學生擴招給時下的大學生就業造成了一定的困難,而另外一種觀點,則是大學生就業難事受國際形勢,經濟周期,大學生就業觀念,用人單位過于強調工作經驗等各方面影響,不是擴招惹的禍。
材料六是整個申論閱讀材料的重點材料,從第一題到最后一題,幾乎每道題都有很多內容是直接從材料六中得到的。而最后一道題目,反映的就是我國擴招政策給大學生就業帶來的困難。暴露了我國教育體制的不完善。考生應站在這樣的一個角度和高度,開始最后一道大題的寫作。
附材料六:面對大學生就業艱難的“瓶頸”,持續多年的高校大力擴招受到廣泛而強烈的攻擊。中國高校的擴招始于1999年,當時,有關部門為了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決定將過去的“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于是開始擴大高等院校的招生計劃。就專科而言,1998年全國招生為115萬,而1999年卻招了145萬,凈增加30萬,到了2003年專科畢業生凈增67萬。而就研究生(論壇) 招生看,2003年為本科擴招后第一個就業高峰年,為了緩解本科就業壓力,國家決定研究生擴招35%。2004年,國家決定再擴招22%。到了2005年我國在校研究生人數已超過100萬。2009年為了緩解本科生的就業壓力,研究生的招生人數又有所增加,到達475000人。這種擴招,讓許多高校實現了“研究型大學”建設的夢想,同時,也使研究生的質量嚴重下滑,研究生在社會上迅速貶值。
對于擴招可能給就業帶來壓力,2003年就有專家建議高校放慢擴招步伐,注重培養質量,開設學生就業指導,可是,幾乎沒有任何高校接受建議,不但繼續擴招,而且盲目跟風,開設了一大批聽上去時髦,卻不需要太多硬件設施的專業,一些專科學校更是借勢專升本,更改校名招攬生源。‘
然而,黨和國家領導人早就洞察到了高校擴招給學生就業帶來的壓力,早在2006年5月、10月溫家寶總理就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根據高校當前的實際情況,有必要適當控制招生增加幅度,相對穩定的招生規模。這樣做有利于集中必要的財力,改善辦學條件中,優化育人環境;有利于集中精力加快學科專業結構調整,深化人才培養方式改革;有利于逐步解決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壓力,從而實現高等教育的課持續發展。
相關部門也曾意識到盲目擴招會給學生就業帶來很大壓力,于是責令各高校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并規定學生的就業率要與當年的招生計劃掛鉤。為了完成規定的就業率。各高校可謂是使盡渾生解數,有的 要求畢業生必須拿到就業協議來換畢業證;有的高校要求導師解決研究生的就業問題;還有高校出面與企業簽訂學生就業的假聘用合同……經過各種各樣的權利運作之后,在中國的教育界出現一種怪現象,大學生就業越困難,高校公布的就業率越高。這種就業率反就業難而行的怪現象已經到了非根治不可的地步了,所以溫家寶總理2009年3月13日在答日本記者問時嚴厲指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學生的生計,還關系他們的尊嚴!各級政府要百倍重現。”
面對高校混亂的招生現象和盲目擴招帶來的就業壓力,也有人辯解說,大學生就業難事受國際形勢,經濟周期,大學生就業觀念,用人單位過于強調工作經驗等各方面影響,不是擴招惹的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